“红飘带”创意设计团队透露,正反面各印着中华山水画和五十六个民族同胞的“红飘带”,不仅是广场上最亮眼的风景之一,也兼具极强的功能性,六块LED大屏幕嵌套其中,让现场观礼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庆典氛围。那么,“红飘带”的创意从何而来?从创意到成品,科技和艺术如何巧妙结合?
自去年接到广场设计任务之后,创意设计团队每天都待在清华美院一个几十平米的工作室里。直到记者采访时,工作室的白板上,还挂着前后十几稿的手绘草图。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助理教授陈洛奇介绍,整个方案前后修改十多轮,但最终带有曲面弧度的飘带的创意灵感是从一条围巾上受到了启发:“经过十几轮修订之后,正好是冬天,那天我正好戴着一条围巾。我们觉得广场从整体上看像一个人一样,天安门广场像是身躯,国博和人民大会堂像两个手一样,大概这种形式。用飘带,就像人戴上围巾,可以修饰他的气场,但又不会过分地改变他的特点是一个突然的灵感的乍现。”
设计红飘带计算量巨大,烧掉一根内存条
除了创意和设计,如何让这样一个长200多米、高16米的艺术品从图纸落地还需要解决安全性和施工难度等多个问题。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范寅良介绍,由于广场无法扎根,如何配重以保证飘带的安全性?广场人流的疏散如何兼顾?飘带中段悬挑的高度和弯曲的弧度等等,这些问题都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但最终问题被逐一解决,两条飘带甚至足够抵御十级的大风。
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范寅良、任续超、尹金向中国之声透露,整个飘带由15厘米宽的型材组装而成,而每根型材上又分布有4个或6个孔,共计315万个孔的组合才使得飘带上山水画的线条细节得以勾勒,甚至五十六个民族人物都能展现出细致入微的笑容。
这样一个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现代化艺术品,也承载了连接六块直播大屏幕的功能,使得广场上的每个设计元素得以实现了有机的结合,并与长安街上的庆典形成互动,成为了一抹引人注目的“中国红”。